在汽車行業,發動機性能直接關乎車輛的可靠性、安全性與能效表現。為確保發動機在各類復雜環境下穩定運作,步入式恒溫恒濕試驗室成為關鍵測試設備,通過精準模擬多樣環境,助力車企優化發動機性能,提升產品品質。

步入式恒溫恒濕試驗室工作機制
步入式恒溫恒濕試驗室依靠制冷、加熱與濕度調節系統協同工作,模擬復雜環境。制冷系統遵循逆卡諾循環,壓縮機將低溫低壓制冷劑氣體壓縮為高溫高壓狀態,經冷凝器散熱轉化為高壓液體,再由節流裝置降壓,于蒸發器吸收箱內熱量實現制冷。加熱系統運用高效電加熱絲,通電后產生熱量,借助精心設計的風道均勻散布于室內,實現快速升溫。
濕度調節方面,加濕常采用蒸汽加濕方式,將水加熱成蒸汽注入室內;除濕則借助冷凝除濕或分子篩吸附技術達成。室內遍布高精度溫濕度傳感器,實時采集環境數據并反饋至先進控制系統。控制系統運用 PID 控制算法,依據預設值與實際值的偏差,精確調控各系統工作,確保溫度控制精度達 ±0.5°C,濕度控制精度在 ±2% RH,為發動機測試提供穩定且精準的環境。
汽車發動機測試流程
前期準備
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汽車發動機,涵蓋不同型號、排量及技術路線。運用高精度測量儀器,如發動機綜合檢測儀、油耗儀等,精準測定發動機的初始性能參數,如功率、扭矩、燃油消耗率、尾氣排放指標等,并詳細記錄。將發動機穩固安裝在試驗室內定制的測試臺架上,確保安裝牢固且各連接管路、線路布置合理,不影響發動機正常運轉及室內空氣流通。
溫度循環測試
參照汽車實際使用場景,制定科學的溫度循環程序。模擬高溫環境時,將溫度設定在 40°C - 50°C,模擬發動機在夏季高溫、長時間行駛工況下的工作狀態;模擬低溫環境時,溫度降至 - 20°C - -10°C,對應冬季寒冷啟動及低溫行駛場景。在每個溫度設定點穩定后,啟動發動機并加載不同負荷,利用數據采集設備高頻次測量發動機的輸出參數,密切觀察其性能變化。高溫下,發動機可能出現機油粘度下降、零部件熱膨脹導致配合間隙變化,進而影響動力輸出與可靠性;低溫環境則可能導致燃油霧化不良、啟動困難、電池性能下降等問題。

濕熱循環測試
為評估發動機在潮濕環境下的可靠性,開展濕熱循環測試。設定溫度為 35°C,相對濕度提升至 80% RH,模擬高濕度且溫度較高的沿海、熱帶地區行駛環境。在該環境下維持數小時,加速濕氣對發動機電氣系統、金屬部件及密封件的侵蝕。隨后,快速將溫濕度降至 - 10°C、30% RH,模擬干燥寒冷環境,促使水分凝結與蒸發循環。多次循環后,對發動機進行全面性能測試及無損檢測,查看是否出現電氣短路、金屬部件腐蝕、密封件老化失效等問題。
極限環境測試
逐步提升或降低試驗箱的溫度與濕度,直至發動機出現性能異常,如動力下降、運轉不穩定、尾氣排放超標等。記錄此時的環境參數,即發動機的耐受極限。此測試對評估發動機在苛刻工況下的可靠性意義重大,為高可靠性要求的特殊用途車輛(如越野、應急救援車輛)發動機設計提供關鍵參考。
測試數據處理與分析
對測試過程中采集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剖析。繪制發動機性能參數隨溫濕度變化的曲線,運用曲線擬合等數學方法,明確參數與環境因素的函數關系,計算溫度影響系數、濕度敏感因子等關鍵指標。對比不同品牌、型號發動機的測試結果,分析性能差異,為發動機選型、改進設計提供有力依據。
若測試中發動機出現性能問題,借助專業檢測手段,如內窺鏡檢查內部零部件磨損情況、X 射線檢測金屬部件缺陷、電氣性能分析儀排查電路故障等,深入排查根源。可能涉及材料質量欠佳、設計不合理、制造工藝缺陷等。通過精準定位問題,為發動機制造工藝改進與產品優化提供方向,從而提升發動機在復雜環境中的性能與可靠性,推動汽車產業技術進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