氙燈老化試驗箱通過模擬全光譜陽光輻射、溫度、濕度及淋雨等綜合環境,能精準再現材料在自然環境中的老化過程,廣泛應用于汽車外飾、建筑材料、紡織品等領域的耐候性測試。設備核心部件長期處于強輻射、高溫高濕的復雜工況,光學元件衰減、濾光系統污染、機械傳動損耗等問題會直接影響試驗數據的準確性(要求光譜匹配度偏差≤3%)。以下從基礎清潔、系統維護、操作規范三方面,詳述設備保養要點。

一、基礎清潔管理
(一)箱體外部與試驗艙清潔
每日試驗結束后,需對設備外表面進行系統性清潔。采用蘸有去離子水的超細纖維抹布擦拭箱體,重點清理操作面板的按鍵縫隙、門把手及觀察窗邊框,去除表面附著的灰塵和手印。對于噴涂外表面,嚴禁使用酒精、汽油等有機溶劑(可能導致漆面失光);不銹鋼材質艙門每周需用專用不銹鋼保養劑擦拭,形成保護膜以抵御環境腐蝕。
試驗艙的深度清潔周期為每兩周一次。操作前必須切斷主電源,待艙內溫度降至 25±5℃、濕度≤60% RH 后,開啟艙門通風 40 分鐘。用軟毛刷清掃艙底的樣品碎屑,再用 75% 醫用酒精濕巾擦拭艙內壁、樣品架及風道格柵,注意避開氙燈燈管、濾光片等精密光學部件。清潔完成后保持艙門開啟 1 小時,確保酒精揮發,避免殘留蒸氣影響下次試驗。
(二)樣品架與輔助部件清潔
樣品架需每周拆卸清洗。先將樣品架從艙內取出,用 0.5% 中性洗滌劑溶液(pH 值 6.5-7.5)浸泡 30 分鐘,再用軟毛刷清理網格縫隙中的污漬,禁用鋼絲球或硬塑料刷(防止劃傷鍍鉻層)。清洗后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至流出水呈中性,置于陰涼處自然晾干(避免陽光直射導致材質變形)。安裝時需檢查固定卡扣的鎖定狀態,確保每層樣品架水平度偏差≤2mm,防止試驗過程中發生晃動。
淋雨系統的噴嘴需每月進行疏通保養。將噴嘴從管路接口處拆下,用直徑 0.8mm 的尼龍絲清理孔徑內的水垢和雜質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通暢。安裝前檢查橡膠密封圈的完整性,若發現裂紋或硬化現象(邵氏硬度>70A),需及時更換同規格氟橡膠密封圈(通常為 φ8×2mm),確保密封無泄漏。
二、核心系統維護
(一)氙燈系統維護
氙燈燈管(常用功率為 1.8kW 或 3.0kW)的有效使用壽命約 800-1000 小時,需建立詳細使用臺賬,記錄每次啟動時間和累計運行時長。當累計運行至 600 小時后,每周需用光譜輻射計在距離燈管 50cm 處檢測關鍵波段輻照度:340nm 波段應≥0.71W/m2,420nm 波段應≥1.0W/m2。若輻照度衰減至初始值的 70%,或出現燈管兩端發黑、發光不均勻現象,需整套更換燈管(避免新舊燈管光譜差異影響數據可比性)。
石英濾光片和截止濾光片需每兩周清潔一次。關閉設備電源并等待燈管冷卻至室溫(約 1 小時)后,用專用無塵布蘸取無水乙醇,以順時針方向螺旋式擦拭濾光片表面,避免來回擦拭造成劃痕。清潔后檢查濾光片是否有裂紋或鍍膜脫落,若透光率下降超過 10%(與新濾光片對比),需及時更換同型號濾光片。
水冷式氙燈的循環水系統需每周檢查。測量冷卻水電導率(應≤15μS/cm),超過標準時需更換去離子水并添加專用防凍液(濃度 30%,適用于 - 10℃至 40℃環境)。每月清洗水路過濾器,用軟毛刷清除濾網雜質,若發現濾網破損需立即更換(孔徑 20μm)。檢查水泵運行狀態,出口壓力應穩定在 0.2-0.3MPa,若壓力波動超過 ±0.05MPa,需排查管路堵塞或水泵葉輪磨損問題。

(二)溫濕度控制系統維護
加熱器每季度進行絕緣檢測,用萬用表測量加熱管電阻(應符合銘牌標注值,通常 380V/1.5kW 加熱管電阻約 96Ω),絕緣電阻需≥2MΩ。冷凝器散熱翅片每月用壓縮空氣(壓力 0.2MPa)吹掃灰塵,確保散熱效率,夏季高溫時可加裝輔助散熱風扇(風速≥3m/s)。檢查制冷系統壓力:R134a 制冷劑高壓側壓力應在 1.2-1.5MPa,低壓側壓力 0.15-0.3MPa,偏差過大時需聯系專業人員檢修。
超聲波加濕器每周更換水箱內的去離子水,水位需保持在液位計的 1/2-2/3 處。每月拆卸霧化片,用 5% 檸檬酸溶液浸泡 20 分鐘去除水垢,安裝時確保霧化片與底座密封良好(硅膠墊圈無偏移)。濕度傳感器每半年校準一次,將標準濕度計放入試驗艙,在 40% RH、60% RH、80% RH 三個點進行比對,顯示值偏差應≤±2% RH,超差時需通過設備校準程序調整。
(三)電氣與控制系統維護
電氣控制柜每半年進行一次深度清潔。操作前必須執行 “斷電 - 放電" 流程:切斷總電源后等待 20 分鐘,用驗電器確認無電壓殘留。用壓縮空氣(加裝防靜電裝置)吹掃內部灰塵,重點清潔 PLC 模塊、繼電器觸點和接線端子排,用細砂紙打磨氧化的接線端子(露出金屬光澤)。檢查急停按鈕功能,按下后應立即切斷所有動力回路,復位后需旋轉解鎖才能重新啟動,測試頻率為每月一次。
觸摸屏每周用專用防刮清潔劑擦拭,避免用手指直接觸碰(建議佩戴無塵手套操作)。每月進行系統自檢:進入設備診斷界面,檢查各傳感器(溫度、濕度、輻照度)信號是否正常,執行各執行器(風機、閥門、水泵)的單獨動作測試,確保響應及時無卡頓。
三、操作規范與故障預防
(一)日常操作要點
樣品裝載需滿足 “三距原則":與氙燈燈管間距≥30cm,與艙壁風道間距≥10cm,樣品之間間距≥5cm,避免相互遮擋影響輻照均勻性。試驗前需用異丙醇擦拭樣品表面,去除油污和指紋(防止高溫下產生污染痕跡),并檢查樣品固定是否牢固(尤其是在淋雨循環階段)。
設備運行時,嚴禁頻繁開啟試驗艙門(每次開門會導致輻照度波動 ±5% 以上),若需觀察樣品狀態,可通過帶有隔熱層的觀察窗進行。連續運行超過 72 小時后,應停機 2 小時,讓氙燈和電氣系統充分散熱,同時檢查燈管冷卻水路的進出水溫差(應≤5℃)。
(二)故障預防與應急處理
建立三級維護記錄體系:每日記錄運行參數(輻照度、溫濕度曲線)、每周檢查核心部件狀態、每月進行性能校準。常見故障處理流程:當出現 “氙燈電流異常" 報警時,先檢查冷卻水路是否通暢,再測量燈管電阻(正常應在 5-10Ω);發生 “濕度失控" 時,優先檢查加濕器水位和霧化片工作狀態,排除管路堵塞。
長期停用(超過 1 個月)時,需執行保養程序:將試驗艙清潔干燥后,取出所有樣品架,關閉水路閥門并排空積水,每月通電一次(運行 1 小時),保持電氣元件干燥。重新啟用前,需進行 3 次全流程空艙試驗(各 12 小時),確認輻照度穩定性、溫濕度控制精度等指標符合標準后,方可加載樣品進行正式測試。
通過系統化的維護管理,氙燈老化試驗箱的年故障停機時間可控制在 8 小時以內,燈管使用壽命延長 15% 以上,試驗數據重復性提升至 95% 以上。建議結合設備使用頻次,制定個性化的《維護作業指導書》,明確各部件的保養周期、操作方法和驗收標準,確保設備長期處于最佳運行狀態,為材料耐候性評估提供可靠的試驗數據支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