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業檢測、材料研發等領域,大型高低溫濕熱試驗箱是模擬苛刻環境、評估產品耐候性的關鍵設備。其長期運行于高低溫交替、高濕度等復雜環境中,箱體內外易積累灰塵、水汽凝結物、樣品殘留物等雜質。這些雜質不僅會影響設備的溫控精度、濕度均勻性,還可能加速部件老化,甚至導致電路短路等安全隱患。因此,掌握科學規范的日常清潔技術,是保障設備穩定運行、延長使用壽命的核心環節。

一、清潔前的準備工作
(一)安全防護措施
清潔前必須嚴格遵循 “安全第一" 原則。首先切斷設備總電源,并確保電源線插頭與插座全面分離,避免觸電風險。等待箱體內溫度降至室溫(通常需 30 分鐘以上),防止因高溫導致操作人員燙傷。同時,佩戴防滑手套、護目鏡及耐化學腐蝕手套,尤其在處理殘留化學樣品或使用清潔劑時,需避免皮膚直接接觸。
(二)工具與清潔劑準備
根據設備部件特性選擇合適工具:軟質微纖維布(用于擦拭箱體內部及精密部件,避免刮傷)、專用毛刷(清理縫隙灰塵,如密封條溝槽、風道網格)、壓縮空氣罐(吹掃難以觸及的角落,如傳感器周圍)、塑料刮板(清除頑固污漬,避免使用金屬制品以免損傷表面)。
清潔劑需滿足 “中性、低殘留" 要求:優先選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(減少礦物質殘留),針對油污或頑固污漬可使用稀釋后的中性洗滌劑(如 pH 值 7-8 的醫用酒精、專用設備清潔劑),嚴禁使用強酸、強堿或含研磨劑的清潔劑(防止腐蝕箱體不銹鋼內壁或涂層)。
二、核心部件清潔流程
(一)箱體內部清潔
先用微纖維布蘸取蒸餾水擦拭不銹鋼內壁,重點清除表面水汽凝結形成的水痕及樣品掉落的碎屑。若存在油漬或黏附性殘留物,可將中性洗滌劑稀釋后浸濕抹布,輕柔擦拭后立即用清水擦凈,避免清潔劑長時間殘留導致金屬氧化。
擱板需拆卸后單獨清潔:先用毛刷清理底部縫隙的灰塵,再用蘸有酒精的抹布消毒,最后用干布擦干后重新安裝,確保擱板與支架貼合緊密(避免運行時晃動影響溫度均勻性)。
風道是空氣循環的核心通道,積灰會導致風量下降、溫度分布不均。清潔時先用壓縮空氣罐對準風道入口(距離約 15cm)吹掃,去除浮塵;再用毛刷蘸取少量蒸餾水清理風道內壁的頑固積灰,最后啟動設備 “通風模式"(僅開啟風機)運行 10 分鐘,排出殘留水汽。
出風口的防塵網需定期拆卸清洗:用清水沖洗后晾干(禁止暴曬或高溫烘干),檢查網面是否破損,若有孔洞需及時更換(防止灰塵進入循環系統)。
(二)溫濕度傳感器清潔
傳感器是控制精度的 “神經中樞",污染會導致檢測偏差。清潔時需使用專用鏡頭紙或無塵布蘸取少量醫用酒精,以 “螺旋式輕擦" 方式清潔傳感器探頭(避免用力過猛損壞敏感元件)。
對于濕度傳感器(如電容式傳感器),嚴禁直接用水沖洗,可將其置于干燥環境中靜置 30 分鐘,去除表面水汽后再裝回原位。安裝時確保傳感器遠離出風口直射區域(防止局部溫濕度波動影響檢測精度)。
(三)門體與密封條清潔
先用柔軟干布擦拭觀察窗外側的指紋和灰塵,內側若有霧氣凝結痕跡,可蘸取少量酒精輕輕擦拭(避免使用硬質工具刮傷玻璃涂層)。若觀察窗起霧影響視線,需檢查密封條是否密封不良(可能導致水汽滲入),清潔后仍無法解決時需更換密封條。
密封條積灰或老化會導致箱門漏氣,影響溫濕度控制。清潔時用毛刷清除溝槽內的灰塵,再用蘸有硅基潤滑劑的抹布擦拭密封條表面(增強密封性并延緩老化),注意避免潤滑劑接觸箱體不銹鋼表面(可能導致變色)。
三、清潔后檢查與維護
(一)功能驗證
清潔完成后,先通電空載運行設備 30 分鐘,檢查以下參數:
(二)定期維護建議
四、常見清潔誤區與禁忌
禁忌用水直接沖洗箱體內部:雖然內壁為不銹鋼材質,但積水可能滲入電路模塊或保溫層,導致短路或保溫性能下降;
避免使用高壓水槍清潔外部:設備控制面板、散熱孔等部位進水會損壞電子元件;
不可用硬物刮擦內壁:不銹鋼表面的鈍化膜被破壞后易生銹,影響使用壽命;
清潔后未干燥即運行:殘留水汽在低溫試驗時可能結冰,導致風道堵塞或傳感器故障。
通過科學規范的清潔流程,不僅能保障大型高低溫濕熱試驗箱的測試精度,更能顯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降低維護成本。操作人員需嚴格遵循上述步驟,將清潔工作納入日常管理體系,為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設備的穩定運行奠定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