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系統是試驗箱的 “大腦",操作人員可通過它設置光照強度、溫度、濕度、測試時間、循環次數等參數。同時,控制系統實時監測箱內環境參數,并根據預設值自動調節光源、溫濕度設備的運行狀態。監測儀表包括溫度傳感器、濕度傳感器、紫外線強度傳感器等,它們將采集到的數據反饋給控制系統,實現精準控制。例如,溫度傳感器精度可達 ±0.5℃,濕度傳感器精度可達 ±2% RH,紫外線強度傳感器能精確測量特定波長范圍內的紫外線強度,確保試驗環境符合測試要求。

測試流程
3.1 測試前準備
首先,對待測樣品進行預處理。確保樣品表面清潔,無油污、灰塵等雜質,以免影響測試結果。對于一些特殊樣品,如涂料樣品,需按照標準制備方法,將涂料均勻涂覆在規定的基材上,并進行固化處理。根據樣品大小和形狀,選擇合適的樣品承載裝置,將樣品牢固固定,保證測試過程中不會晃動或掉落。同時,檢查試驗箱設備狀態,確認光源系統、溫濕度控制系統、樣品承載與旋轉裝置、控制系統及監測儀表等各部件正常運行,水箱水位、排水管路等也處于正常狀態。
3.2 參數設置
依據測試標準和樣品特性,在控制系統中設置各項測試參數。光照強度方面,參考自然環境中不同地區的紫外線強度數據,以及產品實際使用場景,設置合適的紫外線燈管組合和強度值。例如,模擬赤道地區強紫外線環境時,可增強 UVA - 340 燈管強度;模擬室內環境時,選擇 UVA - 351 燈管并設置相應較低強度。溫度設置根據模擬氣候條件而定,高溫環境一般設置在 50℃ - 80℃,如模擬夏季高溫可設為 60℃;若需模擬晝夜溫差,設置溫度循環程序,明確高溫和低溫保持時間及切換速率。濕度參數同樣根據模擬環境設置,高濕度環境(如模擬熱帶潮濕氣候)可將濕度設為 80% RH - 95% RH,低濕度環境(如模擬沙漠氣候)設為 20% RH - 30% RH。測試時間和循環次數根據產品預期使用壽命和測試目的確定,一般測試時間從幾百小時到數千小時不等,循環次數也相應調整。
3.3 測試過程
設置好參數后,啟動試驗箱。光源系統開始發射紫外線,溫濕度控制系統將箱內環境調節至設定條件。樣品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接受老化測試,樣品承載與旋轉裝置按照預設程序旋轉樣品,確保其均勻受光和承受溫濕度變化影響。測試過程中,操作人員需定期通過觀察窗查看樣品狀態,如是否出現褪色、變色、開裂、粉化、變形等老化現象,并做好記錄。同時,密切關注控制系統顯示的溫濕度、紫外線強度等參數,確保其始終在設定范圍內波動。若出現參數異常波動或設備故障報警,應立即停止試驗,排查原因并解決問題后再繼續測試。
3.4 測試后處理
測試結束后,待試驗箱內溫度、濕度恢復至常溫常濕狀態,打開箱門取出樣品。對樣品進行全面檢查和性能測試,包括外觀檢查,使用色差儀測量顏色變化,用光澤度儀檢測光澤度損失;物理性能測試方面,對塑料、橡膠等材料測試拉伸強度、斷裂伸長率等力學性能變化;對于涂料等涂層材料,檢查附著力是否下降。此外,還可借助顯微鏡觀察樣品表面微觀結構變化,如是否出現裂紋、孔隙等。將測試數據整理分析,與測試前樣品性能數據對比,評估產品在紫外線老化環境下的耐使用性能變化情況。

結果評估
4.1 外觀變化評估
通過直接觀察和使用儀器測量,評估樣品外觀變化。如顏色變化,使用色差儀測量老化前后樣品的 Lab 值(一種國際通用的顏色表示方法),計算色差值 ΔE。一般來說,ΔE 值越大,顏色變化越明顯。例如,對于戶外塑料制品,若色差值超過 5,可能影響產品美觀和市場接受度。光澤度變化通過光澤度儀測量老化前后樣品表面光澤度,以百分比表示光澤度損失率。如建筑外墻涂料,光澤度損失超過 30%,表明涂層老化嚴重,裝飾效果下降。對于出現開裂、粉化、變形等缺陷的樣品,記錄缺陷的位置、大小、數量等信息,根據相關標準或經驗判斷缺陷嚴重程度對產品耐使用性的影響。
4.2 物理性能變化評估
對材料的物理性能變化進行量化評估。以塑料材料為例,拉伸強度是重要性能指標,通過萬能材料試驗機測試老化前后樣品的拉伸強度。若老化后拉伸強度下降超過 20%,說明材料力學性能明顯衰退,可能影響產品在實際使用中的承載能力和安全性。斷裂伸長率同樣反映材料韌性變化,老化后斷裂伸長率降低,表明材料變脆,易發生斷裂。對于橡膠材料,硬度變化也是關鍵指標,使用邵氏硬度計測量老化前后橡膠硬度,硬度增加可能導致橡膠失去彈性,影響其密封、減震等功能。
4.3 壽命預測與可靠性評估
基于測試結果,結合數學模型和經驗公式,對產品在實際使用環境中的壽命進行預測。例如,采用 Arrhenius 方程,根據試驗箱內不同溫度下的老化數據,推算產品在自然環境溫度下的老化速率,進而預測使用壽命。同時,綜合考慮外觀變化、物理性能變化以及壽命預測結果,評估產品的可靠性。若產品在測試過程中各項性能變化均在可接受范圍內,且預測壽命滿足設計要求,則產品可靠性較高;反之,若出現嚴重外觀缺陷、物理性能大幅下降或預測壽命遠低于預期,產品可靠性存在問題,需對產品設計、材料選擇或生產工藝進行改進。